看见杂草就立刻喷除草剂?正确做法在这里,许多农民都做错了!

农田中的杂草问题一直是许多农民面临的挑战。与农作物相比,田间的杂草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繁殖能力。很多时候,本来是为了给庄稼施肥,结果肥料却被杂草吸收了。通常来说,如果田地里杂草多,那么农作物的收成往往不会太好,产量也会受到影响。因此,要想确保丰收,农民必须重视田间管理,尤其是对杂草的控制和管理。

控制杂草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喷洒除草剂。然而,不同的农田环境和农民在使用除草剂时可能会有不同的经历。即使是同一块地,面对同样的杂草,由于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和稀释程度不同,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。有些农民能够成功消灭杂草,而另一些则可能发现杂草依然存活,或者在用药后不久又重新长出。

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除草剂的效果,需要遵循“三打、三不打”的原则。

首先,要坚持“打大不打小”、“打完大草等小草”。

这里的“大小”指的是使用除草剂时的时机选择,最好是在杂草长到2到3叶1心期的时候进行。不要一看到杂草就急于喷药。许多农民对农情非常关注,只要见到田间有杂草长出,就会立即喷除草剂。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药液无法充分被杂草吸收并传导到根部,从而只能杀死个别杂草,大多数杂草会在几天后重新出土。这样反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,杂草不仅没被消灭,反而越长越多。

实际上,如果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打药,比如在杂草个头较大时(推荐在2-3叶1心期),这时大部分该长出来的杂草都已经出现,并且叶片较大,能够吸收更多的药量,更容易将药液传输到根部并在根部杀死杂草。

其次,要坚持“打密不打稀”。

要想让除草剂发挥最大效果,就要等到大部分杂草已经出土再进行喷药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等到杂草长得很大。最佳的喷药时机是田间大部分杂草已经出土,但草龄不大的时候。如果仅仅是在杂草刚出土时就喷药,那么药效就无法对地下尚未出土的大量杂草起作用,导致一到两周后杂草丛生,不得不再次喷药。因此,当杂草基本长到2到3叶片1心期,且地面杂草比较密集时再喷除草剂,既省力又有效,同时也避免了因土地表层大量药物残留造成土壤污染的问题。

最后,要坚持“打湿不打干”。

除草剂的使用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,最佳的使用时机是田间空气湿度在65%到75%左右。因为空气湿度直接影响到药效的发挥和杂草的活性。湿度大时,药物风干后挥发速度慢,同时杂草吸收药液的时间也更长,吸收的药液量也就更大。根据数据比对,在65%到75%的湿度环境下,除草剂的药物活性最高,杂草的活性也较高,吸收药液的能力也较强,因此在这个湿度范围内喷药能够达到最佳除草效果。

相反,如果在天气干燥时喷药,药液会很快蒸发,除草效果大打折扣。不仅药液因蒸发而减少,药效也会降低。而且如果过于干旱还可能导致作物发生药害。另外,阴雨天气不适合喷药,如果喷药后4到6小时内有降雨,应在雨后减半用药量并及时进行二次补喷。

Tags: